当前位置:首页 >产品展示 >黑果腺肋花楸繁殖方法
VIP2年
更新时间:2024-06-18
描述:
黑果腺肋花楸繁殖方法
播种
黑涩石楠种子属于深休眠型,需要较长时间的层积才能萌发。利用GA3、ABA和6-BA浸泡黑涩石楠种子,发现在200毫克/升的6-BA溶液中吸胀2天对种子萌发的促进效果**,种子发芽率达到40.42%。研究与腺肋花楸属相近的花楸属种子休眠机理,认为种皮障碍和存在萌发抑制物质是引起休眠的主要原因,但是有关黑涩石楠种子休眠的机理报道罕见,且缺乏较为系统的解除休眠技术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1]
黑涩石楠播种有秋播或春播2种方法。春播于每年的5-6月进行,秋播于9月末至10月上旬进行。8月末至9月初采摘果实。
扦插
黑涩石楠生产上主要采用扦插技术繁育苗木。草炭土**适宜作为黑涩石楠扦插基质,苗木当年成活率达80-90%。采用L9正交设计研究绿枝插穗部位、扦插基质和ABT浓度对黑果腺肋花楸生根效果的影响,发现绿枝上段、河沙和500毫克/升的ABT**利于生根,且插穗部位对生根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生根剂种类、浓度和浸泡时间对黑涩石楠硬枝生根的影响,发现50毫克/升的IAA处理30分钟的成活率**,200毫克/升的ABT3处理30分钟的生根量**。
每年的5月末至6月上旬进行插条,90%以上可以发根。将5厘米长的枝扦插在移植箱覆土上。与种子繁育比较,插条繁殖缺点是枝条少,收获量降低。
分根
分根为黑果花楸秋或春季繁育方法之一。分根的灌木第2年开始结实。
压条
早春将发芽灌木的侧枝压弯触及地面,然后培土使其发根。夏季培土3-4次,充分灌溉。秋季,将发根枝条从母株上切刻下来移植。
嫁接
嫁接为黑果花楸常用繁殖方法。其果实收获量高,装饰性良好。嫁接方法有劈接、切接、舌接及插皮接几种。
劈接:选择粗0.5-0.6厘米、带有1-2个饱满芽的接穗,下端削2个长度为2厘米左右的平直对称偏楔形削面。剪断砧木并在断面正中下劈,劈口长2厘米左右,将接穗削面厚端朝外薄端朝里插入砧木劈口,厚端形成层对齐。用1.2厘米宽塑料条严密缠绑接口。
切接:穗长、粗同劈接。下端削一个长为2.5厘米左右的削面,再在另一侧削一个长为1厘米削面。在砧木断面外1/3处向下劈一长为2.2厘米的劈口。将接穗长削面朝里插入砧木劈口内,形成层对齐,严密缠绑接口。
舌接:接穗削一个长为3厘米的平直马耳形削面,在削面前1/3处顺向内切一长为2厘米左右的切口。砧木削法同接穗。将砧、穗削面与切口相互向对方插入,一侧或两侧形成层对齐,严密缠绑接口。
插皮接:接穗削一个长3厘米的马耳形削面,砧木距地表3-4厘米平断,接穗削面插入砧木皮层与木质部之间,穗削面对砧木木质紧密相贴,严密缠绑。
组织
增殖培养:培养基种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和外植体等条件都是影响黑涩石楠组培增殖的关键因子。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黑涩石楠组培增殖的**培养基是MS和WPM。植物生长调节剂方面,MS+4.4毫克/升BA或WPM+2.2毫克/升BA均适于黑果腺肋花楸增殖。MS+500毫克/升酪素水解物+0.3毫克/升BAP+0.05毫克/升GA3**利于黑涩石楠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NAA和BA组合使用才能诱导出黑涩石楠离体叶片的愈伤组织,单独使用BA没有效果,且**组合是0.5毫克/升BA+0.3毫克/升NAA。KI能诱导愈伤组织,但对毫克/升试管苗芽诱导效果不明显,**的增殖和继代培养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是0.2-0.5毫克/升6-BA+0.2毫克/升IBA。应选择毫克/升2厘米茎端作为外植体,增殖系数可达7.2,且玻璃化现象少。
玻璃化现象:玻璃化是植物组织培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生理现象,是由胁迫环境引发的生理失调或病变,是一种适应性反应。玻璃苗的发生机理并不清晰,培养基类型、外植体类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培养条件(培养瓶、光照、温度)都有可能引起组培苗的玻璃化。比较黑涩石楠正常苗和玻璃化苗的茎叶显微结构,发现玻璃化苗主脉不明显,细胞排列凌乱,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区别不明显,茎肿胀粗大,髓腔内薄壁细胞破裂。另外,黑涩石楠玻璃苗组织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等显著高于正常苗、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和POD活性低于正常苗。在黑涩石楠离体扩繁试验中,玻璃化现象十分普遍,但其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需要深入研究。
生根培养:组培苗生根是植物能够在瓶外环境中正常生长的必要条件,培养基、生长调节剂和环境条件都有可能影响到组培苗的生根。MS或WPM均是适于黑涩石楠生根的培养基。在1/2MS+0.4毫克/升NAA培养基中,生根率可达100%。也可以在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IBA比NAA更利于黑涩石楠生根。
驯化移栽:珍珠岩和蛭石由于其质地轻、透气吸水性好,并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是国内外应用**多的移栽基质。在黑涩石楠组培苗驯化移栽研究中,**适宜的基质是纯沙,移栽到泥炭土与珍珠岩的混合基质中,植株更易成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