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公司动态 >辽宁黑果腺肋花楸栽培管理技术
VIP2年
更新时间: 2025-03-12
黑果腺肋花楸为蔷薇科腺肋花楸属落叶灌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从国外引进。其花色洁白淡雅,果实黑色丰盈,是花果俱佳的观赏花木,也是一种多用途的经济作物。辽宁黑果花楸苗木合作社现将其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供读者参考。
生态习性
黑果腺肋花楸树高1米至2米,丛生灌木。树皮光滑,老枝灰褐色,新枝淡褐色,皮孔圆形,灰色。冬芽赤褐色,圆锥形,为混合芽。叶片互生,椭圆形,叶缘有粗锯齿,长4厘米至5厘米,宽2厘米至3厘米,秋季叶色变为靓丽的紫红色。浅根性,水平根发达。花白色,两性花,混合芽,复伞房花序6厘米至8厘米,由10朵至40朵小花组成,花冠径1.5厘米至2厘米,花萼花瓣各5枚,花药粉红色,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花。浆果,球形,果径1.5厘米左右,果皮先绿色,而后为红色,成熟后为紫黑色,果肉深紫红色,果实甜略带酸涩味,9月下旬果实成熟。
黑果腺肋花楸在微酸至微碱性土壤中能正常生长,土壤以肥沃且通透性的沙壤土为宜。耐寒,在华北地区大部分可安全越冬。喜湿润环境,亦较耐干旱,但干旱期过长会影响植株生长,亦不耐长时间浸泡,积水时间过久易导致烂根。喜光,在光照充足处生长旺盛,背阴处多生长不良。
栽培管理
在大田栽培,栽植株行距为80厘米×100厘米,栽植穴尺寸为30厘米×30厘米×30厘米(长×宽×深)。移栽时,穴内施入适量经腐熟发酵的牛马粪作基肥,基肥须与栽培土充分搅拌。移栽时**带土球。
若是春季3月份移栽,栽植后马上浇头水,3天后浇二水,再过5天浇三水。此后每月浇一次透水即可,七八月为降水丰沛期,可不浇水或少浇水,大雨后应及时将积水排除。若是秋季定植,可视情况浇水,若10月份移栽,则应浇好三水,且在秋末浇足浇透封冻水。11月份移栽,则可视气温情况浇两水或者三水,**一次浇水可替代封冻水。进入正常管理的黑果腺肋花楸,每年必须于早春浇好解冻水,秋末浇好封冻水,其他时间视降墒情进行浇水,一般来说,每月保持一次透水即可。在果实膨大期,注意不能缺水。
黑果腺肋花楸喜肥,除在移栽时施用基肥外,还应适时、适量施用追肥。春季移栽的苗子,可于8月初追施一次磷钾复合肥。翌年春季4月份追施一次尿素,立秋后施用一次磷钾肥,秋末结合浇冻水,施用一次农家肥。此后管理,可按此法进行。需要一提的是,如果在栽培过程中,苗子长势不旺盛,可喷施0.5%尿素溶液进行叶面喷施。
黑果腺肋花楸常见害虫有蚜虫,如果有发生,可用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进行喷杀。常见病害有叶斑病,此病系半知菌类真菌侵染所致。如果有发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4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每7天一次,连续喷3次至4次可有效控制住病情。
黑果腺肋花楸的修剪比较简单,为了多生分枝,可在定植后进行平茬,待冬季进行修剪时,每株可选留5个至6个枝条,对选留的枝条进行短截,促生侧枝。生长季,应注意对新生枝条的摘心。在日常管理中,及时对过密枝、内膛枝、病虫枝进行剪除。
园林应用
黑果腺肋花楸属于多用途树种。由于其生性强健,故可用于荒山造林。
黑果腺肋花楸花、叶、果俱佳,在园林中应用,可应用作基础栽植,也可用于丛植点缀于草坪,还可用来作自然式绿篱,大面积成片种植效果也非常好。还可以三五株点缀于高大乔木的树穴内,装扮假山效果也不错。
家庭园艺中,多用于盆栽,春季观花,秋季观果、赏叶。
下一篇:不老莓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