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公司动态 >辽宁黑果花楸原来这么好养!营养价值高,还能防病害!
VIP2年
更新时间: 2025-03-12
黑果腺肋花楸,又名不老莓、野樱莓,属蔷薇科,腺肋花楸属灌木,原产于北美东北部,波罗的海沿岸至太平洋沿岸均有分布,上世纪九十年代被我国引进,在河北、辽宁等地均有栽植。
该花楸高可达3m,根系发达,属潜根系,于5月开花,6月-7月结果,其果实果皮紫黑色,果肉暗红色,种子肾形,棕褐色,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营养成分
辽宁黑果腺肋花楸果实具有非凡的保健作用,被称作自然界的“抗癌剂”。其果实中花青素、黄酮(鲜果含量高达0.25%-0.35%)、多酚是已知植物中含量**的。
波兰国立医科大学,华沙医科大学的教授与教授团通过研究后撰写的论文中指出波兰产野生黑果腺肋花楸中含有超过葡萄80倍,枸杞20倍,蔓越莓15倍,黑醋栗10倍,蓝莓5倍,阿萨伊莓果4倍以上花青素、多酚。
主要价值
食用和药用价值:黑果腺肋花楸果实具有非凡的保健作用,果实及其提取物对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具有特殊的疗效。
其果实中多酚可以帮助改善毛细血管和血管的结构与机能,有助于刺激和改善循环系统;其花青素和黄酮能够维持人的心脏和机体的健康;其VC和抗氧化剂(胡萝卜素)具有抗衰老功能;其果实提取物对治疗辐射病和重金属中毒症有很好的疗效。
园林观赏价值:从观赏角度看,黑果腺肋花楸树形小而美观,具有四季皆宜的观赏效果,是集观赏花、叶、果等价值于一身的珍贵花灌木。
该树种花束密集,艳丽芳香,花期较长,秋叶的强烈色彩使其有“秋天魔术”之称;冬季果实宿存于枝头至翌年2月,这在一般花灌木中是不多见的。作为一个新的珍贵的花灌木品种,在家庭花园作为观赏灌木或沿高速公路密集栽植用于公园和城市美化。
生态价值:该树种可广泛用于绿化荒山、保持水土,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在生态的恢复和重建中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在自然条件下生长,黑果腺肋花楸会形成灌木群落,可以为**和鸟类提供掩蔽和食物,也可以与其它的乔灌木组成乔灌混交林,增加林分的树种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提高生态林的防护功能。
目前,由黑果腺肋花楸制成的食品、饮料、保健品、**、**在欧美及日韩等国的市场上已很普遍。国内黑果腺肋花楸的开发尚处起步阶段,市场广大,利润可观。
辽宁黑果花楸生长特性
黑果腺肋花楸属粗放型管理树种。耐寒(-30℃-40℃)、耐旱、耐涝,对病虫害、土质、气候都有较强的适应性,适合在平原、荒山大量种植。只要进行适当的管理,便可以实现无农药种植,属于无公害果树作物。另外因为树高在两米左右,所以栽培管理及采摘作业可以节省很多的人力、物力。
花楸每年9月份采收,20公分种苗以1mx1m间距栽种后,第二年就可开花结果,三年后进入丰产。丰产季亩产鲜果4000斤左右,稍加管理一般收获年可长达50年。
种植及养护技巧
黑果花楸属于易生长的灌木水果植物,养护方法是简单,适合盆栽或地栽养护。
浆果未成熟时略苦,浆果变黑成熟后就会慢慢变甜,适合用来制作果汁、果冻或甜品。
在购买扦插苗时,**是买两年生以上的,长势会非常快,容易培育,养护的位置需要充足的光照,有个别品种要避免暴晒或过度的阳光直射。
冬季就可以进行黑果腺肋花楸枝条的培育,刚开始移栽的黑果腺肋花楸小盆栽先要在一个遮阴凉爽的地方养护,每天可以给一两个小时的散射光,可以先给早上或傍晚的光照,一周之后再慢慢增加光照的时间,保持环境适当的通风透光,定期给植物的叶片喷水,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
栽培的前两三周,一定要避免盆栽黑果腺肋花楸被暴晒,下午要适当遮阴。
后期黑果腺肋花楸适应了新盆,就可以将它移栽到阳光充足的环境下。盆栽养护的黑果腺肋花楸也需要定期补充肥水,栽培的土壤需要有良好的排水性,避免盆土长期潮湿或积水。
黑果腺肋花楸可以适应干旱的环境,还能适应潮湿的冬季,夏季雨季或旱季都能生存,温度较高的时候可以每周浇水两三次,温度降低之后就要慢慢减少浇水。
为了让黑果腺肋花楸开花结果更多,需要定期给它补充肥料,栽培的土壤中添加一些腐熟的堆肥、粪肥,适当添加珍珠岩或河沙,增加土壤的排水性,土壤中有2%~5%的有机物质,为了保持水分,可以在土面上覆盖一些有机物质,并能保护根茎底部凉爽,控制杂草,避免营养流失。
栽培黑果腺肋花楸可每年进行适当的修剪,有助于保持枝叶长得更整齐,不断促进开花结果,有利于长出更多的分枝,在冬季稍微进行休眠,**是在霜冻快要结束的时候进行。
黑果腺肋花楸基本上是不会有虫害,这是它的优点,栽培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感染叶斑病和叶锈病,通常就是因为叶片积水造成的,又或者是通风不良。
黑果腺肋花楸可自花授粉,只要种上一棵黑果腺肋花楸树,你就能吃到美味的浆果,浆果变成黑紫色后就可以食用。
上一篇:辽宁黑果花楸(不老梅)的食用方法
下一篇:辽宁黑果腺肋花楸栽培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