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公司动态 >浅谈黑果花楸的“涩”在植物中的防御作用
VIP2年
更新时间: 2025-03-12
老话说得好“良药苦口”,味道一般的反而营养价值很高,黑果花楸就印证了这一点,很多人对它的“涩味”望而却步,却不知是其蕴含丰富营养的表现。
什么是涩味?
涩味是口腔上皮细胞暴露在明矾或单宁等多酚化合物溶液中,口腔黏膜的蛋白质被凝固时,产生一种干燥、收敛、粗糙的复合感觉。
水果在成熟过程中由于多酚化合物的分解、氧化、聚合等,涩味会逐渐变淡或小诗。葡萄酒、茶叶、五倍子、莲子、芡实、橄榄、青苹果、柿子、西红柿、绿豆等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食物的涩味也是相应的原理产生,可以说有多酚一般都有涩味,而黑果花楸如此之“涩”也是因为其含有大量的多酚物质所致。
涩味物质是什么?
花楸涩味物质主要是多酚类,多酚类物质在黑果花楸中含量高,是构成黑果花楸滋味的主体成分。
黑果花楸中主要的多酚类物质包括黄烷醇类、黄烷酮类、黄酮醇类、花色素类、酚酸和缩酚酸类等。黑果花楸中的酚酸和缩酚酸类物质主要包括没食子酸、鞣花酸、绿原酸、异绿原酸、间双没食子酸、咖啡酸、对香豆酸等。没食子酸具有酸味,浓度高时产生苦涩感;单宁酸、绿原酸具有苦味和涩味,而且苦涩味强度随浓度增加而增强。
花楸中的黄烷醇类主要是儿茶素类物质,包括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gallocatechingallate)、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epicatechin gallate)、表没食子儿茶素(EGC,epigallocatechin)、儿茶素(C,Catechin)、表儿茶素(EC,epicatechin)等,其中酯型儿茶素是花楸涩味的主体,非酯型儿茶素稍有涩味,收敛性弱,回味爽。
花楸中的黄酮苷和黄酮醇苷呈柔和涩感,黄酮醇苷对花楸涩味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黄酮醇苷除苷元外,配糖体及单糖在糖链中的排列顺序对阈值及涩味的贡献也有影响。原花色素具有苦味、涩味,其聚合度不仅影响总体涩味强度还会影响口感性质,链长增加,则干燥、收敛性等特征增强,而粗糙感随着没食子酰基化程度增加而增强。花楸中的水溶性色素对茶叶滋味具有一定影响,主要包括花黄素类、花青素类。
黑果花楸中涩味物质的功能
涩味物质在植物中时一种自然防御功能,这是植物用来防御动物来采食它们的一种手段,如果动物大量采食含单宁多的植物,在动物嘴里感觉涩涩的味道,是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同时也会引起消化不良,营养吸收障碍。
对于植物而言,越是植物的嫩叶,如茶叶,单宁的含量越高,因为嫩叶对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越需要保护;越是植物的种子,如葡萄籽、芡实、莲子、五倍子,单宁含量越高,因为种子是植物繁衍后代关键,越需重点要保护;越是不成熟的果实,如青苹果、青柿子、青西红柿,单宁含量越高,因为果实在发育成熟之后才能繁衍后代的种子,越需要重点保护,而成熟的果实单宁含量很少,就是告诉动物,你们来吃我吧,顺便把我的种子带到其他地方发芽。这也是鸟儿不愿意采食黑果花楸的原因。
黑果花楸中含有的大量的多酚类物质是一种抗氧化剂,具有非常好的自由基清除作用。我们身体里,每时每刻产生很多自由基,具有很强的氧化活性,能够对我们的细胞产生毒害,特别是心脑血管。而多酚类物质具有很强的结合自由基能力,保护我们的心脑血管免受自由基的损害。所以说黑果花楸具有减少心脑血管**的功能。